红船精神是什么 是什么时期形成的
问:红船精神是什么?
答:“红船精神”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它集中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
在新时代,虽然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党仍需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以应对时代主题,破解时代难题,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红船精神”承载着我们党“原生态的初心和使命”,集中概括为“四心”:责任之心,肩负救国救民的历史责任;信念之心,经过分析比较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奋斗之心,为实现理想和目标不懈努力;为民之心,我们党所有的奋斗都是为了人民。
红船精神是什么时期形成的:
“红船精神”形成于20世纪初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其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意义。“红船精神”形成的历史依据在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救国方案及其实践;其理论来源在于各种社会思潮从西方传入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确立。“红船精神”的形成还在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敢于担当的高尚情怀,勇于实践、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以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价值理念。
1.新文化运动是“红船精神”产生的内在因素。
19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不断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尝试过各种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都未能改变中国人民悲惨的命运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事实证明,造成中国屡屡失败原因正是封建主义旧文化,于是在“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的指引下,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发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新文化运动。
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吹响了思想启蒙的号角,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在“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的指引下,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等发起了猛烈攻击,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被看作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运动。“自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正是由于这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们开始觉醒,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来引领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为新文化运动发展不断注入了社会主义的新鲜血液。在这次运动中,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创办先进刊物,翻译《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吹起时代的“热风”。正是在这样一种内部因素的催化下,“红船精神”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应运而生。
2.俄国十月革命是“红船精神”产生的国际背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成功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胜利“开创了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的内部变化,同样也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将其从民族压迫和斗争的局部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之下解放出来的总问题,这大大促进了西方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由此可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为中国社会接受十月革命准备好了条件。“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中国人从中学到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曙光,他们勇往直前地朝着这一新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这种历史性的选择对“红船精神”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